泰国政府宣布,将加速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推动经济增长。在泰国新内阁中续任副首相的颂吉周四表示,在全球经济走下坡之际,新成立的联合政府将同心协力,携手推动经济增长。

继政府发布将政策利率下调至1.75%后,政府储蓄银行(GovernmentSavingsBank)表示将对银行现有储蓄额、贷款额以及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做出相应政策调整。

据悉,此前政府储蓄银行已将存款利率上调至1.9%,相对来说已经是个较高的利率水平,所以需要对市场进一步分析以做合适调整。此外还表示,已准备好各项福利政策,范围分别覆盖至:老人、中小型企业经营者、旱灾受灾群众、受农作物价格下跌影响的农民等。

他指出,泰国须加速基建项目以及刺激国内消费,他已就投入更多资金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任交通部长磋商,同时与新任财政部长洽谈,希望尽快针对较低收入者推出刺激配套,鼓励他们多消费。

颂吉说:”我有信心通过联合政府的治理,国家经济增长率能提升至3.5%。世界银行之前将泰国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3.8%下调至3.5%。”

泰国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今年首季经济增长率仅2.8%,是2014年以来最低的。贸易战阴影笼罩全球再加上国内政局不稳定,促使泰国的公共投资、出口及旅游业放缓步伐,经济停滞不前。

专家指出,泰国五年来的第一个文官政府终于在周三成立新内阁,这有助于消除一些政治不确定因素,然而新内阁能否推动经济实现长期增长,仍是个未知数。新内阁中保留了一些熟悉脸孔,专家认为这可确保前军政府的政策获得延续。

例如负责经济事务的副首相仍旧是颂吉,而财长乌他玛虽为新上任,但曾在军政府中担任工业部长,而他领导的政党是支持首相巴育的盟党之一。巴育率领的执政联盟由19个大小政党组成,要凝聚共识已不易,而在国会中执政联盟仅占微弱优势,这可能影响在国会推动政策的能力。

在前军政府执政期间,已有业者申诉政府支出进度迟缓。如今重大决策还要经由执政联盟占微弱多数的国会通过,所需时间恐怕会更长,而且难保一定过关。

野村证券驻新加坡经济师本诺迟表示,他对于泰国政府推动所需改革以及吸引外资的能力,持怀疑态度。ING资产管理公司经济师萨卡帕说:“国会要通过重要立法时,或许是真正的考验时刻。”

同时让我们回顾一下往年基础建设即将完成和已经完成基础设施,早前泰国政府希望通过一个横跨亚洲多国的高铁网络,致力推动泰国发展成为东盟的物流枢纽。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8日报道,目前,这项庞大工程主要分为泰国到老挝及中国南部、泰国到柬埔寨、泰国到马来西亚以及曼谷到清迈四条路线,全长达3193公里,造价约2.07万亿泰铢(约4600亿人民币)。

泰国副交通部长表示,泰国政府希望这个高铁网络可以从中国一路开往新加坡。他说:“到时候,人们就可从曼谷城区挽赐乘高铁北上中国北京或南下新加坡了。”报道称,连接曼谷和东北部廊开府的第一阶段工程正在兴建,预计于2023年竣工,目前已完成80%有望在2022年实施运营。

曼谷的蓝线地铁是最长的地铁线,全长47公里,共38站。除首段20公里,18站的设置以外,新增的延长线站台共20个,该段的落成,成就了湄南河北岸和南岸的完整闭环,届时,湄南河两岸的市民与游客将拥有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

如果以每小时35公里的时速运行,全程47公里需时大约1个半小时。BEM方面表示,运营初期将不会改变现有的定价区间,即起步价16泰铢(1站)、24-25泰铢(5站)、30泰铢(7-8站)、最高价42泰铢(38站)。

除了MRT,BTS也开始有了新的动作,曼谷地铁公司BTS将被要求承担由泰国大众捷运管理局(MRTA)建造的从Morchit到SaphanMai-Khukot轻轨线和从Bearing到SamutPrakan轻轨线的建设费用。”泰国大众捷运管理局为这两条轻轨还特地建造了高架铁路。

就在昨天,捷运管理局副局长SurachetLaopoolsuk还现场视察了这条线路。Surachet说,捷运管理局已完成高架铁路的建设,根据计划,将在9月开始安装电动和轻轨控制系统。预计到Khukot的轻轨线路段服务将于2020年底投入运营。

捷运管理局在7月25日让曼谷政府先支付一笔建造费。如果新的线路段通车后,票价将限制在65泰铢(约14.6元人民币),目前对于这个票价,曼谷地铁公司的执行董事SurapongLaoha-Unya表示有点难以接受,因为公司可能需要承担巨额的建造成本,并且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如果票价限制在65泰铢会对公司的盈利产生不小影响。

庞大的交通网络将围绕在曼谷及周边府治,使其成为一个出行便利的国际大都市,超越日本东京。

根据曼谷市政府运输与交通政策规划办事处、泰国大众捷运局的规划总结,曼谷将拥有550公里长的捷运线,共有367个捷运站,覆盖曼谷及周边府治4762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总数超过1500万。据报道,按计划,曼谷将有望与世界主要大都市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