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香港遭遇的大事,真多。

有2019年至今还没熄灭的社会动乱,有今年的疫情“封关”,有港区国安法颁布,有疫情反复,还有受牵连的民生经济……

在舆论环境里,香港颠覆了以往的全球国际大都市形象,变得外强中干,甚至有人认为香港没救了。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我们被同类内容覆盖的时候,就很容易被一些信息误导,从而产生一些认知上的偏差。

到底在这一年时间里,部分香港人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让香港崩盘?

我们来看一组全局数据

生产总值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GPD减少了5.9%。

2009年,雷曼危机,GDP减少了2.5%。

2019年,香港GDP实质下跌1.2%。

香港地区经济在过去60年来,有且仅有3次年度负增长,2019年社会动乱导致的经济下滑,明显未及前两次的伤害大。

恒生指数

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恒生指数历时21个月下跌,累计跌幅达91.54%。

1981年,中英谈判争夺香港地区主权,港股在低位大幅波动,恒指跌幅超过63%。

1987年,由纽约华尔街引发的全球股灾导致香港股市下跌,仅10月26日一天就暴跌33.33%,港交所停市4天。

2019年,恒生指数全年不跌,反而上涨逾9%。

房屋价格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楼市指数大跌45.7%。

2003年,“23条”立法期间香港楼价曾跌70%。

2020年,社会动乱+疫情,香港楼市跌幅仅0.8%。

这些数据真正表现了香港的底盘有多硬。

即使在某些香港人对城市发展的干扰和破坏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们仍旧能看到香港经济面貌依旧坚韧。

从1997年回归开始,香港经济的稳定性就在一步步加强,每次遭到大型城市危机的时候,其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都在不断缩小。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正是因为数十年积淀下来的经济把控力、抗跌力。

不要再低估香港这座城市了,它的经济底蕴非常惊人!

绝对力量的财政

港府的“家底”究竟有多厚?

根据陈茂波摆出来的“明账”,2018/19年度的财政储备为11330亿。

我们也看到了2020年疫情期间,港府多次派发“抗疫基金”。

截至6月26日,基金已推出66个涵盖不同行业及针对不同组群的项目,总承担金额达1420亿元,并已发放480亿元的资助(已惠及逾200万香港人次,以及近100万个由企业或牌照持有人)。

而7月15日,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在立法会内务委员会特别会议上提到,已有两轮基金支援受疫情影响重创的企业和市民,总共注资1505亿元。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读2020-21预算案时曾表示,预计今年香港会达到1391亿的财政赤字。

虽然预算和决算往往有所差别,但就这样看来,港府财政储备11330亿还是能兜住当前经济。

为什么香港政府会有这么多“存粮”?

原因就在“量入为出”这四个字。

香港经历过1997年索罗斯“生死一战”之后,深刻地认识到货币储备不够就只能任人鱼肉,因此高层的财政设计变得更加高明——港府严格遵守《基本法》的第107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

这不是光喊口号的,港府真的每年都在疯狂理财!

赚钱方面:香港金管局的理财水平非常高,成立27年来,几乎年年都能到赚钱,2017和2019这两年,更是分别赚了2640亿元、2472亿元。10年间就为港府挣到了7000多亿!

花钱方面:2002年,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明确订定目标,“将公共开支占经济的比重控制在百分之二十或以下”,其后接任的唐英年与曾俊华等司长亦相继表示遵从此一方向。

综观回归以来22份《财政预算案》和《修订案》,原定公共开支预算占本地生产总值比例的平均值是20.7%,修订后预算再降低1.2%,为19.5%。

也就是说,每年港府都在存钱,以应对不时之需。

根据2019年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全球首20位最自由经济体里,政府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比例如下:

香港特区政府的开支在表格中是倒数第三(17.9%),略多于台湾省(17.7%)和新加坡(17.6%),其他17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的开支占比都高于25%。

所以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香港这么会“存钱”。而存下的这笔钱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作用。

看完上面的信息,相信还会有人说香港再富又能怎样,你禁不住美国制裁,你禁不住特朗普拉起朋友圈围攻啊。

如果有人是这种想法,那就要继续看看“离岸资金流动”的逻辑。看完你就大概了解,为什么美国制裁11名中港官员,港府特首会一笑置之,中联办主任会淡定嘲讽“寄你100美元,冻结吧”。

离岸资金流动逻辑VS美国搅局

香港是第三大美元交易市场,是除了中国内地以外的第二大人民币交易市场,全世界的钱都在香港进进出出。

我们常说香港是离岸金融中心,很多人下意识就理解为“中国内地的离岸”。其实不然,对于香港而言,只要不是本地客户都算离岸,中国内地是离岸,美国也是离岸。

只要搞清楚香港这个离岸金融中心的钱“从哪来”的问题,就能了解,为什么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真的稳。

离岸金融中心金钱来源

主要分成三类:

1.跨国公司、跨国资本的避税资金。这部分流入离岸金融中心的避税资金,是合法的,但道义上是取巧的,所以我们能经常看到欧盟追在美国巨头后面,隔三岔五就说反垄断调查、国家安全调查、隐私保护调查……其实都是在逼着他们交税。

2.各国权贵、巨头寻求庇护的灰色资金。一般俄罗斯、东欧、中东、拉美的资金就是这部分,他们的权贵和寡头不会将资金留在本国,而是投到离岸金融中心,赚够了自己也跟着移民。

3.各类违法犯罪所得的黑钱。

这三类钱对流动性的要求远高于投资收益,所以才会选择离岸金融中心。

而在离岸金融中心的范围内,香港、纽约、伦敦这三大都市才是重头戏。

有人会奇怪,纽约不是主要面对本国吗?怎么也成离岸金融中心了?

虽然美国是对征税和反洗钱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但是在金融圈,“双标”是默认的。

美国只管美国人的税收和洗钱,外国人带来的钱,只要不对他们产生负面影响,政府不怎么管。伦敦和香港也一样。

看到以上三类来源,不在金融圈也懂,这块是大肥肉!

这些钱投向了离岸金融中心后,能抬高当地资产价值、增加金融服务收入、创造大批高薪酬岗位,接收国乐享其成。更何况,资金来源国都管不好的钱,接收国更没有义务管,所以审查什么的,一般动力都不强。

那么再往前一步,就能明白,为什么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很稳了——最需要香港这个离岸金融中心的其实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美国自己不便存储的资金,在海外有几大目的地,伦敦、香港都在其中,也包括墨西哥城和东京。

这些钱“辛辛苦苦”出来一趟,是不会流回去美国的,即使特朗普大幅降低了资本回国的税收,也没有多少钱回去,毕竟在外面总比在里面安全,万一下一位美国总统将税收又提高了,怎么办?

所以,美国不会是轻易攻击香港金融。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关系,国际资本对香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此外,伦敦2017年也曾因政治问题被质疑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英国脱欧即将启动、苏格兰独立公投也到了关键时刻,但伦敦却遭遇了10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国际上对于英国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产生担忧。

当时,专家直言:“只要英国具备金融中心发展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优势,根据路径依赖法则和资本特性,英国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是会继续存在的。”

可以看到,现在伦敦金融中心的稳妥地位依靠的是英国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

这就是中央和港府反复提醒公众的事情——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也都受到不同形式的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香港国安法不会改变香港“一国两制”下以普通法为基础的法治基础与营商环境,也不会改变香港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香港交易所集团(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说,香港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资本市场之一,香港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

“无论美国做什么,它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香港仍然会是中国最国际化、最开放的市场。这样的香港符合中国的利益,符合美国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

香港,进可攻,退可守

香港就是帝国交汇的中间地带,通过中国的经济哺育与优质的秩序,成长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城市。

之前有意愿办理香港身份的不少人,因为近两年香港发生种种事件而有忧虑,问:现在还有必要办香港身份吗?

过去一年,香港看似被某些香港人毁于一旦,但实际上屹立不倒,经得起狂风暴雨考验。

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从负面的信息抽出来,尝试用全局的角度去分析,就会懂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不会动摇的,也更能明白香港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平台来作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2020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看清香港发展趋势,坚定选择香港身份的人越来越多。

香港优才今年已经公布两期甄选结果名单,其中第55期公布442个名额,第54期公布239个名额。

名单上的档案号以2019年提交的为主,其次是2018年,令人惊喜的是,少数2020年提交香港优才申请的人士在大概半年时间就获批了!

说句废话,提交申请才有可能获批香港身份!

2019年因为犹豫没有申请香港身份的人和当时捉紧时机递交资料的人,现在各自有了新规划,后者可能已经在筹备香港新生活了。

2020年,对香港身份有意的,要赶紧着手了。

意识到香港经济韧性的人会越来越多,越往后,无论香港优才、香港专才、香港留学等申请香港身份的渠道都会越来越挤,先申请的人,更有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