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移民澳洲的话题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也是有鉴于近期不少亲友和我探讨移民的事情,这里也算是一个比较集中的回复。

诚然,疫情已经打破了我们过去多年积累的认知与经验,很多我们早就认定的目标如今变得看不清了,很多人不知道继续好还是放弃好。不少早期迫切咨询的朋友,近期都进入了犹豫期,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些朋友在中国大陆疫情最紧张的时候,眼看西方如此安宁,火急火燎地开始张罗移民,觉得在国外还是更安逸,谁知道,政策都还没问清楚,中国已经成为了网评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美国、欧洲等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的想法于是在刚被刺激起来后又陷入了迷茫。和我熟悉的就会直接向我发问,我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我想:“任何一个决定,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也就是这个决定的目的。这个要时刻都很清晰,这个是不应该轻易变的,至于如何达到这个目的,采用什么方法,那则是可以灵活改变的”。

移民主要目的-个人分析

以移民为例,选择移民的人,其实背后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以我多年的观察,我把这些众多的目的分成几大类:

出于某种隐私的原因(工作方面的、财务方面的、感情方面的等等),希望离开原有的生活、工作环境,希望(至少部分时间)生活在风格不一样的国度;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前景,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这个和我之前的文章中关于留学的探讨有提过),让孩子有机会作比较,为以后独立选择打基础;为了家庭资产的安全,希望以移民身份配置部分资产到国外,让风险分散,以全球视野配置资产,规避不同区域、不同经济体、不同货币汇率之间的风险波动,保持资产的效率与价值的安全;跟风,看到别人张罗移民,引发了自身模糊的需求,于是也动了移民的念头。这一类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很多是临时起意,而且因为起意原因不扎实,经常变来变去,听风就是雨,一惊一乍。其他原因。

各位对号入座,看看属于哪种。第5种是用来兜底的,也不讨论了。搞清楚自己为了什么选择移民就好办了。

下面结合我多年来对于澳洲这个国度的观察与体验,以及我自身移民、工作的经验,把我的观点以及通过观察、搜集、分析而获得的信息与大家分享。

第一类移居人群

对于第一类原因的人群,我认为疫情对你们移民的影响几乎是零。特别是当你的移民目标是澳洲的话。如果你曾经希望移民去欧洲或者美国,现在疫情对你的干扰应该是最大的。澳洲的疫情控制水平和效果可以说是非常优异。政府的投入以及各级防疫机构的措施都是实在而干练的。政治因素,尤其是所谓的反华因素有没有影响呢?当然有,但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目前澳洲已经快可以解封了,也是最早可以达到解封条件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不是吹出来的,各项数据以及专家把关下,这是个客观的结果。

这其实也印证了一个事实,中国防疫的阶段性成功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体制的专利优势,西方发达国家只要不发神经、尊重科学与实际、政府具备相当的实力以及愿意实事求是地处理危机,同样是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不错的防疫治理的。当然,澳洲的人口数量、结构、国土特点等也有帮忙,但大把国家把一手好牌打成翔,所以客观的优势不可靠,唯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客观优势实际发挥应有作用。

所以说,如果是希望到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展开新生活的移民,澳洲无疑仍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悉尼、墨尔本等地的全球宜居指数的地位估计在疫情后只会更稳固,而不会受到谁的威胁。疫情这面照妖镜反而让一些国家露了怯。中国一句老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疫情一来,一番操作后,证明澳洲应该还是那匹白马,可以让你发挥聪明才智,可以让你安居乐业。

第二类移居人群

对于第二类原因的人群,澳洲的教育资源是不错的,综合实力应该比不上英国、加拿大和美国,但和其他国家比也是属于高富帅了,个别优异的学校和专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的,孩子们本事差一些还不一定能考进去。

而澳洲长期以来在发达国家行列,其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教育、金融等方面的结合与联系都是比较紧密的,孩子们在澳洲可以获得许多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成绩不佳的孩子在澳洲也可以找到程度相适应的学校,经过努力,都有机会冲击更好的学府,即便只能在一般的学校毕业,只要不是混日子、不读书,对自己有要求,那么学到一些本事,开了眼界,接触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也会让孩子在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我认为这也是不难办到的。

现在很多家长很怕疫情让孩子们有危险,这样的心情很理解,我自己的孩子春节期间在国内渡过,我也是很紧张(因为那时候大陆的风险更高,武汉刚封城不久,传说北京广州都会封城),急忙安排孩子返回澳洲,澳洲形势变紧张时,我也一度非常紧张,但观察下来,很明显澳洲的留学生明显比纽约的幸运和淡定,虽然学习已经被疫情冲击得乱七八糟,很多人要回去上学还需要在泰国或某个东南亚国家待两周,但不少学校主动为留学生提供了协助甚至资助,我身边很多亲友,也都淡定地陪着孩子在澳洲继续学业,全球危机下,可以说澳洲仍然是相对安全和平静的。

这还不够么?

第三类移居人群

对于第三类原因的人群,如何投资、如何安排资金、如何保证资金安全和效率就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了。澳洲的市场个性是很强的,老实讲,我至今还没有很适应,很多专业知识对于我这个所谓从事了20多年金融的人来说,还是很陌生,如果再变成英文,我基本就是个小白了。由此我常常想,那些在国内金融经验还不如我的同胞,如果希望在澳洲投资,那么该有多焦虑啊。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华人移民到澳洲的投资,主要方式就是买房、租房。实力强、关系多的,就会开发房地产,买地盖房。这的确是很刺激的,想想如果在国内,做个开发商门槛多高,在澳洲,开发几套联排也是开发商,回报率一样不低。

但大家千万不要被一些成功案例晃了眼。澳洲是个理性的市场,也是个对于专业水平要求很高的市场,要在这个市场赚钱,要很熟悉这个市场的规则。包括了融资的规则、法律规则、交易规则、税务筹划规则、会计准则、政府约定俗成的规定等等,还要了解很多与投资、施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

有一些规则是因为事情本身复杂而复杂,但我观察发现,不少是因为圈子里的人希望他复杂而复杂的,这就比较麻烦了,也是最欺负人的,这也是“猛虎不敌地头虫”的主要原因。

本地人在这个市场统治了百年,任何一个过江龙要来分一杯羹,如何突破过本地人的壁垒关是很关键的。市场好的时候,高歌猛进,大家都赚钱,这个感觉是不强烈的。疫情袭来,全球危机,资产估值下跌,市场前景模糊,这个感觉就强烈了。这几年,许多国内知名的房企都是信心满满杀到澳洲,但最终大部分铩羽而归。

我的体会是,抛弃那些看上去很乐观的项目,做好稳定赚慢钱的准备,扎实地锁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等,结合自己的优势,用好澳洲市场体现出的优势,在本地选择具有本地智慧和经验的团队合作,通过合作,而不是“自强不息”“不假外求”来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是最明智的。

当然,不少人也是很担心澳洲的反华论调对于自身投资的威胁的,担心会不会在投资后因此受到很大的掣肘。关于这一点,我本人有我自己挺特别的感悟与经验,我反而觉得这是对于第三类需求人群来说非常有利的。这一点我们放在线下聊。

第四类移居人群

最后一类,第四类,跟风类。估计没人会承认自己是。但各位不要客气,对号入座,没想好就行动不算丢人,被点醒了还不想好,那才丢人。赶紧看看自己应该进入上面三类的哪一类,还是属于最神秘的第五类,然后再开始展开行动吧。

综上,在我看来,疫情过后,澳洲作为一片移民乐土,应该更为受到追捧。一来是因为防疫的答卷澳洲交出的高分,有实力为自己和家庭选择更好的居住地的人们当然愿意前往更安全、更理性的国度;二来是因为其他传统移民国家的确在这次疫情里展现出更多缺陷与遗憾,到如今还是扑朔迷离,又或者像川建国同学那样让人目瞪口呆,不卷入阴谋论,反正现在以我的智慧我是不能理解宇宙第一大国为何要如此对待人民,我也一直为住在那里的亲友揪心,希望早日平息。而相反,对于在澳洲的亲友,我是安心的,我想,这足够说明我的观点了。

人生的选择永远不可能最好的,只有更好。而什么是更好,取决于你想要什么,鱼与熊掌,都要的话,就要付出其他代价了。